什麼是「14K/18K 金電鍍」?

  • 電鍍
    將特定金屬(這裡是金合金)溶於鍍液,通電後讓金離子均勻「鑲」在飾品表層。核心材質可能是 S925 純銀、黃銅、不鏽鋼等。

  • 14K / 18K 的含意

    • K 值 = 合金內純金含量

      • 24K = 99.9% Au(純金)

      • 18K = 18/24 ≈ 75% Au

      • 14K = 14/24 ≈ 58.5% Au

    • 在電鍍中,鍍液本身用 14K 或 18K 合金比例調配;電鍍完的表層仍保有對應色澤與成分比例。


 

14K vs 18K 電鍍差別

面向14K 金電鍍18K 金電鍍
色澤黃金色偏淡雅、略帶柔和白調(或玫瑰金時偏粉)色溫較飽和、黃中帶暖(玫瑰金更顯橘粉)
硬度合金銅含量較高 → 稍硬、耐刮純金含量高 → 稍柔,但電鍍層薄差異不大
成本原料成本較低原料成本較高
價格定位中價位—常見於流行/輕奢品牌略高—多用於精品或高級飾品線
 

電鍍金層的「好處」

  1. 外觀=真金光澤
    肉眼與純金極為相似,可自由選擇黃金/玫瑰金/白金調性。

  2. 抗氧化、抗變色
    金本身惰性高,可保護底材(銀、銅)不易黑化。

  3. 降低價格門檻
    價格約為「包金(Gold Filled)」或「實心 K 金」的 1/3~1/10,日常配戴無負擔。

  4. 親膚性佳
    與皮膚接觸的是金層,對大多數敏感肌友善(但鎳敏人仍須留意鍍液是否含鎳)。

  5. 多元工藝
    真金電鍍能做 PVD 真空離子鍍Vermeil 厚鍍(≥2.5 µm) 等進階處理,耐久度優於一般薄電鍍。

🔍 小提醒—耐用度關鍵是「厚度」

  • Flash Plating(<0.1 µm):僅作點綴,易磨損

  • 一般飾品電鍍(0.1–1 µm):日常配戴 6–12 個月不再鍍

  • Vermeil/PVD(≥2.5 µm):可撐 1–3 年甚至更久


使用與保養建議

  • 最後一步佩戴:香水、髮膠、化妝完成後再戴上。

  • 收納前擦拭:軟布輕拭汗水與油脂,延長光澤。

  • 避免硬物摩擦:金層終究薄,與鑰匙、硬金飾長期碰撞仍會磨耗。

  • 日後可重新電鍍:若表面暗淡,可交由專業再鍍,恢復如新。


 

一句話總結

14K/18K 金電鍍就是在不同純度的金合金中挑選色澤與成本平衡,藉由電鍍技術把「真金外衣」披在飾品上,兼得外觀質感與親民價格,只要注意鍍層厚度與日常保養,就能長久閃耀。